5G时代什么时候能够到来?这是很多通信人的疑问,随着
但是读者心中还有很多疑问,5G“上中学”学什么?还有哪些难点?5G真的要提前来了吗?
针对这些问题,《通信产业报》(网)记者采访了多年建坚守研发一线的“通信老兵”,爱立信东北亚区研发中心总经理彭俊江,他表示5G技术研发试验第三阶段测试主要是面向5G预商用系统,进行多厂商的互联互通测试,而目前各厂商产品技术标准、帧结构比较发散,所以需要尽快通过测试进行收敛。
同时,他认为真正的5G商用网络必须是有终端的网络,所以芯片厂家对5G商用时间起着很大的制约作用。但目前来看,在2018年形成大规模可商用芯片的可能性相对较小,芯片成熟时间应该是在2019年,或是2018年底,而5G商用时间应该在芯片成熟之后。
通信产业报:请介绍一下 5G技术研发试验第三阶段测试的主要内容和爱立信在5G研发上的进展。
彭俊江:5G技术研发试验第三阶段测试是主要面向5G预商用系统,进行多厂商的互联互通测试。
具体来说,首先是厂家自己进行小规模的端到端的组网验证,就是从无线侧到核心网,最后到终端。其次是在今年下半年3GPP R15标准冻结之后,进行基于R15标准的多厂商端到端互联互通测试,为5G商用做准备。
爱立信一直十分重视合作与创新,并将研发作为创新的动力。在中国,爱立信设立投资最大的研发公司,拥有超过5000名高学历研发工程师,并在6个城市设立研发中心,研发涉及爱立信全球产品的90%以上,包括2G、3G、5G无线接入网等。在2017年,爱立信中国研发成功申请数百项专利和软件著作权。同时,爱立信编写出版5G技术著作,进行领先世界的5G及物联网应用创新及验证。
通信产业报:请您介绍下5G技术研发试验第三阶段测试面临的挑战。
彭俊江:首先,目前各厂商产品之间技术标准、帧结构仍然十分发散,需要收敛。标准的制定需要各厂商相互博弈,是漫长又复杂的过程。但是标准制定不是比谁强或是去压迫谁,而是在博弈中要筛选出最合理、最优化、能够带来长远好处的技术。在这期间,厂商之间不断进行技术测试、评比,最后交织融合,选出一个最合理的技术方案。
在5G标准化上,爱立信贡献大量3GPP 5G标准化提案,并积极参与IMT-2020(5G)推进组组织的5G技术研发试验,并率先完成5G技术研发试验第一阶段、第二阶段测试(以下简称第一阶段测试、第二阶段测试)。在第一阶段,爱立信率先完成高频测试,希望将高频引入中国,扶持产业链朝良性发展。在第三阶段测试,爱立信希望通过与厂商的互联互通测试,进行技术验证不断地收敛标准,最后形成一个统一、可商用的标准。
其次,第三阶段测试要做到端到端互联互通,这对终端厂商提出非常大的挑战。因为终端与系统有较大差别,系统做改变相对容易,而终端是做集成电路的,做改变成本非常高,所以终端需要标准更加成熟稳定。
目前,独立组网标准(NSA)刚刚冻结,5G标准还没有完全成型,终端芯片厂家无法立即推出基于集成电路的真正用于商用的芯片,而都是通过基于FPGA方式进行测试。如果要形成高集成、低功耗可商用的芯片,必须要有一个非常可靠的标准。
通信产业报:您怎么看待5G商用时间?
彭俊江:可以说,2018年是非常关键的一年,是5G从实验室转向准商用的一年。所谓准商用,就是5G产品要趋于定型。但目前,5G产品性能、发射功率、干扰特性等问题都没完全定型。所以说,走向准商用实际上是一个复杂的过程,需要设备商联合终端、仪表等产业链提前进行测试。对此,爱立信积极进行5G产品测试床开发,组织多个研发团队开发并交付5G准商用测试设备,支持世界各地5G测试需求。
此外,在产品成型之后还要进行网络部署,一个真正的商用网络必须是有终端的网络。只部署了大量基站形成网络,但里面没有成熟终端,不能称为商用网络。
因此,芯片厂家对5G商用时间起着很大的制约作用。但目前来看,在2018年形成大规模可商用芯片的可能性相对较小,芯片成熟时间应该是在2019年,或是2018年底,而5G商用时间应该在芯片成熟之后。